当前位置: 首页 > 家庭教育 > 孩子教育

家应该同意孩子去同学家过夜吗?

更新时间:2013-12-03 22:55  来源:  作者:   访问量:

今天是上师大附属外国语小学返校的日子。一早,顾兰娣副校长就收到了一摞由各位家长给自己孩子的同学写的生活礼仪“鉴定”。学校在暑假里开展的“我到同学家过夜”活动,引起了很多学生与家长的兴趣,然而也有家长表示对这一创意“不太能接受”。

礼仪教育求特色

“我到同学家过夜”是该校开展的一项特色礼仪实践活动,得到了积极响应,共有103名同学在家长的同意和支持下报名参加。在活动中,同学们要重点学习一些待人接物的礼貌礼节,比如如何以商请的口吻给对方的家长打电话约时间,上门时如何敲门问好,用餐时的基本规矩与礼仪,在他人家留宿应该遵守哪些文明礼节。在活动结束后,不仅同学们要写下体会,而且接待方的家长还要给做客的同学写出“礼仪评价”交给校方,作为该同学的暑期社会实践内容。

待人接物有长进

林淳同学的家长在评价到他家做客的小曹同学时写道:“该同学很懂礼貌,比如早上我们去上班,他都会说再见;吃饭时我们帮他夹菜,他总是把谢谢两字挂在嘴边。我们看到了他身上的许多优点,而这些优点正是我们家孩子所缺少的。”黄家寅同学说,到同学家过夜,和刘启越同学下棋、看书、玩玩具,心情非常愉快,而且让我学到了他是多么的讲卫生啊!李思儒同学的家长惊讶地发现,在别人家生活了一晚上后,自己的孩子知道晚上睡觉前要洗干净自己的袜子了。

个别家长存担心

前不久,上海曾对千余名独生子女作调查,有66.9%的孩子希望家中能有兄弟姐妹与自己做伴。因此,“我到同学家过夜”的学礼仪活动,还是极有创意、极具针对性的。然而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并不是每个家长都对此项活动认同,比如,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在同学家过夜是否安全,担心孩子会不会因羡慕别人家的条件比自家的好而产生自卑;还有的家长则干脆反对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交往,更不同意让别的同学到自己家来玩。一些家长会以“没时间安排”等多种理由婉拒。

对此,市教科院教育学博士汤林春认为,把孩子始终置于成人的庇护下,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上海妇女儿童热线主持人周美珍副教授则认为,到同学家过夜和同伴玩耍的宗旨很好,但也不要过于指望靠一天或一晚上就能改变孩子身上的缺点,毕竟,育人是要靠日积月累的。


如果您在孩子教育中有什么困惑,欢迎您前来咨询,赏识教育老师将为您答疑解惑。
咨询电话:4000888552 QQ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