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队生活中,不少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往往不能正确对待部属的个性,尤其是对待青年官兵的个性。有的认为,个性突出就是无组织无纪律,就是不顺从;也有的认为,个性强是骄傲自满,一瓶不晃半瓶摇的表现。于是在他们看来,有独立见解就是思想偏激,发表不同意见就是说怪话,敢想敢干、敢于创新就是冒失莽撞不成熟。在接触了赏识教育之后,这些对官兵个性误解和偏见渐渐得到认知。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由此可见,个性是个中性词,人人都有个性。一个人要成才,必须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现实条件,扬长补短;一个单位要发展,必须充分尊重并赏识官兵的个性,鼓励各种类型的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多为部队建设出力。当然,官兵个性的发挥,正如人的一切行动一样,不能超越部队规章制度和道德法纪允许范围,否则就是不正常的个性了,而正常的个性,应当受到保护和尊重。
自从赏识教育进入警队之后,领导们开始发觉,只有尊重官兵个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培养和使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让官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赏识教育理念对警队影响重大,很多官兵的才智得到了展现机会。
创造性行为的独特性和新颖性要求创造主体具有独立型人格,即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个性,这就难免让一些人看不惯。诚然,思想活跃、敢想敢干的能人,有时确实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对于个性突出、有一些缺点的官兵,要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和不足,在工作上用其所能、展其所长,不能以“寸朽弃连抱之材”,更不能把不是缺点的个性当缺点,狭隘偏激地抹杀富有创造力的个性。
尊重官兵个性能够增强集体的综合力量。一个集体总是由有各种专长、不同层次、不同性格和特点的人组成。要形成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体,集体中的人才必须“配套”,建成一个互相支持、互相补充的工作网络。历史上,刘邦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有群贤济济、科学组合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中有知人善任、气度宽宏、坐镇中枢的刘邦,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有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的萧何,有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他们中有的擅长文,有的擅长武,有的会谋事,有的会用人,各有个性,各有所长,互补并进,形成一个紧强有力的集体,奠定了雄汉伟业。
发展赏识教育理念,赏识官兵,充分尊重官兵的个性,有针对性地发挥官兵的个性,才能充分发挥官兵在部队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造就人才辈出、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也才能为部队发展储备正能量。